河南省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产业链工作会在郑召开
更新时间:2023-04-19点击次数:674次
近日,一场围绕河南省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产业链的工作会在郑州召开。来自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工程学院等高校机器人和数控机床领域的专家,部分头部企业、相关上下游企业以及台湾机器人企业共计二十余家,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发展前沿,围绕河南重点产业链图谱编制,以及补链强链升链建链的具体举措和政策支撑,谈优势、说短板,并就产业链的完善建言献策。
河南省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产业链工作会在郑州举行
4月15日,河南省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产业链工作会议暨海峡两岸机器人产业园入驻意向动员会在郑州举行。河南省机器人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河南工程学院博士吴素珍主持会议。
作为河南省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产业链的盟会长单位,河南省机器人行业协会在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重视和指导下,于近期连续组织调研、座谈活动,会同行业专家、头部企业梳理产业链有关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产业规模(含上下游直接关联产业)、产业布局、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重点研发机构、主要优势、重大短板;同时编制并完善产业链图谱,提出补链强链升链建链的具体举措和政策支撑,最终形成“一链一图谱一方案六清单”。
据了解,为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河南曾于2021年10月发文建立了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产业链群链长制和盟会长制,旨在全面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致力于推进全省整体产业提质升级。重点产业链链长由省级领导担任,盟会长单位由省内在该产业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以及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行业协会、商会、联盟担任。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就像散落的珍珠,只有串珠成链,方能绽放光彩。尤其在国家部委《“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推行以来,十大重点领域的机器人应用百花齐放。河南省机器人行业协会更要发挥协会影响力、带动力,加快助力搭建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平台,协同破解科技创新、高端人才、产业园区等瓶颈制约与共性难题,推动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稳定性。”河南省机器人行业协会会长王济昌在接受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采访时说。
「工业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而工业机器人则是皇冠上的明珠。因此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记者从上述工作会上获悉,河南省机器人行业协会援引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为175亿美元,2024年将有望达到230亿美元。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连续多年稳居全球市场首位。
据河南省机器人行业协会统计,河南省机器人相关企业总数为12685家,在全国排名第8位,主要分布在郑州、洛阳、南阳等地,涉及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及应用等领域。其中,已经形成规模化生产的规上企业有101家。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作为机器人生产制造的“工业母机”,全球数控机床产业规模同样呈逐年增长态势。河南省机器人行业协会援引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我国数控机床产业规模将达4090亿元。
其中,河南省重点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加工设备和系统,现已形成一批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明显区域优势的产品和产业。河南省依托优势企业,培育国内领先的中高档数控机床生产基地、专用数控机床生产基地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其中,关键基础部件优势明显,洛阳轴研科技、洛阳LYC轴承、安阳莱必泰机械、安阳福沃德等企业产品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
「市场发展迅速倒逼产业链加速升级」
机器人产业链包括核心零部件生产、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以及行业应用四大环节。记者从工作会现场了解到,参会企业对河南机器人、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的现状,既有肯定,也有期望。
河南省机器人行业协会梳理情况显示,从产业链上游看,机器人所需要的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企业主要集中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则集中在江浙、陕西等地,河南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许昌等地。
从产业链中游看,机器人产业全球龙头企业主要分布在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我国机器人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辽宁等地。河南主要分布在郑州、洛阳、许昌等地。
从产业链下游看,在人工智能、硬件、网络、云计算等技术融合发展下,机器人智能化、柔性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场景的自适应能力越来越强,机器人在各应用领域加速渗透。
“目前,河南省的机器人行业在数量上已经实现了快速发展,机器人产业链已经基本成形。但是,由于技术积累不足,产业基础薄弱,集聚区上下游产业链还不完整,特别是高端产品还比较缺乏。与国内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机器人产业发展基础较强的地区相比,差距还比较大。”郑州越达科技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建胜说。
成立于2003年的郑州越达科技装备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焊接切割及其自动化、涂装自动化、智能装备及其集成产线,其涂装及焊接领域综合技术实力居国内领先水平。
“从整体水平上看,河南机器人产业链处于中间状态。从分布状态来看,上游缺乏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制造,中游企业处于成长期,技术配套不成熟,行业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下游的系统集成及应用。”何建胜表示。
数控机床产业面临的现状则是,随着下游产业的不断升级发展,市场对机床加工精度和精度稳定性等要求越来越高,中高端产品的需求日益凸显,更新升级需求旺盛。
包括河南库睿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方坤、三一智能装备(安阳)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建安、安阳鑫盛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副主任李雪晓在内的多位企业相关负责人有此共识:中国机床市场结构升级正向自动化成套、客户定制化和普遍的换挡升级方向发展,有望进一步向高端化、集成化、服务化、自主化方向发展。
“组合机床的数控化,数控机床的组合化,将是未来发展趋势。”河南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宁祎教授表示。
在国产中高档数控机床在存量更新、进口替代以及下游行业景气的大背景下,行业整体有望迎来加速发展。
「复合型人才匮乏成产业链最大“绊脚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实现目标,关键要有与之匹配的技能人才。
“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特别是在智能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人才不足,且人才引进困难,无力推动企业智能化发展,很难满足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需求。”安阳鑫盛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副主任李雪晓说。
智能制造属于传统制造与信息技术的交叉领域,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近年来,智能制造产业又发展迅速,各类人才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存在现有人才队伍年龄偏大、青年人才稀缺、人才技能结构单一、人才供需脱节等多种现象。
有与会者坦言,为留住核心技术人才,“请吃饭、说好话,用尽了各种手段。因为人一走,整条生产线都得停,企业承受不起。”
据人社部预测,到2025年,我国智能制造领域人才缺口将达到450万人,面临人才缺乏、断层等问题。很多智能制造企业尚未建立起科学的人才引进培育体系、合理的用人体系以及人才整合体系。
“写得了论文、开得了机床”,既有复合知识结构,又有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的青年复合型人才,是当前行业急需的。
「建言献策1 创新人才培育机制,不拘一格培养应用、研发精英」
与会企业一致认为,当前,人才紧缺和培养体系不完善已成为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瓶颈之一,亟须产、学、研、用各界通力合作,加快构建智能制造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各类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是关键,尤其是高端人才。可考虑在培养机制上创新,校企融合办产业学院,针对市场需求,大专、职校、高中毕业生均可报名学习。在高端人才培养和高端产品的研发、人才引进上下功夫,用政策杠杆撬动产业崛起。”数控机床领域专家、国务院津贴获得者、河南科技大学原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和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邓效忠教授表示。
“高校要因材施教,只要学生对智能制造领域有浓厚的兴趣,就结合市场、企业需要按精英人才方向,不拘一格定制培养人才。”河南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宁祎教授提出。
据记者了解,当前,部分企业人才培养多采取自建培训学院、校企联合培养等方式。
「建言献策2 聚焦某一细分领域,以拳头产品带动产业链」
当前,我省普通机床行业存在量大、面广、核心竞争力弱的现状。如何在行业竞争中突围,邓效忠教授提出,针对特种机床的某些细分领域还有发展空间,应集中资源聚焦河南某一特殊领域拳头产业,以关键零部件带动一大片。
他指出,我省有轴承优势、汽车零部件制造优势,可组建产业研究院,面向特殊制造领域开发无人操作生产线,各家企业协同,形成我省在某一特殊领域的拳头产业。
「建言献策3 谋划机器人产业研究院,抱团出海」
河南省制造业本身仍存在“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大而不新”的问题,产业结构亟待优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产业链上中下游衔接需要强化。如何让产业链更加完善和稳固,聚焦重点迈向高端领域是我省突破制造业发展瓶颈的重要路径之一。
“按照聚资源、拓市场、搭平台的圈链思维,通过市场资源吸附行业头部企业,促进头部企业赋能下游应用工艺革新和技术升级,形成产业共生,构建供应链本地化、高端化新生态。”郑州越达科技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建胜说,要发挥机器人产业链联盟影响力、带动力,带动企业共赢发展。
“联络省内制造业企业,豫产豫用,既保证质量品质,又降低加工成本,为河南创造财富。”河南库睿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方坤说。
安阳鑫盛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副主任李雪晓以河南本地机床产业为例,机床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行业内部价格战是愈演愈烈,这就造成了整个机床行业盈利水平不足,企业普遍利润率在10%左右,机床企业造血能力差,致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进而严重制约着机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因此,需选准方向,整合思路,突出河南特色,集中力量,形成集聚效应,抱团出海,把河南省机器人行业及其产业链推向更高层次。
“我们要通过由龙头(骨干)企业牵头,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等参与,积极探索以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为纽带的多样化组建模式。”河南省机器人行业协会会长王济昌表示,河南省机器人产业研究院构想的初衷,是发挥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的作用,打造集研发、中试、产业化、工程化于一体的“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创新联合体。
「建言献策4加速推进海峡两岸机器人产业园落地河南」
近日,在两岸企业家峰会智能装备组和河南省台办的大力支持下,河南省机器人行业协会、中国机械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黄河设计院等相关组织和单位,密集深入多家机器人及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引起了行业关注。
调研组正在与河南有关地方政府接触,计划共同规划建设“海峡两岸机器人产业园”,项目拟占地面积约300亩,计划引进海峡两岸机器人产业链进驻。
在当天的工作会上,多家企业询问进度。中国机械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梁法纲表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产业园拟引入重点研发机构、共享实验室、机器人检测和验证中心、机器人技术国际交流中心(与国内重点研发机构形成互动机制、与国际研发机构建立互动机制)、人才孵化中心、机器人国际集采贸易中心、企业共享车间、共享焊接车间等多个功能区。园区为省内重点项目做支撑,助省内机器人产业链补短板,推动河南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